“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,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,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。”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“三農”工作提出了這樣的期待。
  自2007年《城鄉規劃法》出台後,廣東省於2012年通過《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》,將村鎮規劃與城市規劃提到同等重視程度。但“有新屋沒新村”如今仍是不少廣東農村的現實情況。
  2013年以來,高要市結合“為民辦事問民意”活動,根據農村實際,創新推進規劃、法律、科技“三進村”,夯實基層建設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。“農業怎樣發展,農村怎樣建設,農民素質怎樣提升,圍繞這些問題,‘三進村’是很重要的抓手。”肇慶市副市長、高要市委書記馮敏強說。
  規划進村??
  合理規劃農村建設
  筆者1月8日來到高要市活道鎮首嶺村委會下蝶村時,正好趕上村民葉金泉家搬進新房,他正忙裡忙外地招呼來看新房的村民們進屋喝茶。在建好的兩層新房內,葉金泉告訴筆者,他家裡有5口人,之前住在只有70多平方米的泥磚房裡,居住條件很差。
  首嶺村村支書鐘國榮說,像葉金泉家一樣完成了泥磚房改造的,在下蝶村共有42戶。村裡將規划進村和泥磚房改造相結合,對房屋和巷道進行統一規劃,還興建了儲物間、公共衛生間、垃圾屋、化糞池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。“我們還建了1200平方米的停車場。以前村民的車是村頭停一輛、村尾停一輛,亂糟糟的進出也不方便,現在好多了。”鐘國榮說,統一規劃讓村容村貌大變樣,村民們也真正得到了實惠。
  馮敏強說,高要大多數村莊規模小、佈局散亂。村民蓋房大多“沿路而建”隨意性很大。零零散散的居住狀況,不僅浪費了土地,也隨之帶來了農村的用電、用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量大、建設成本高、使用效率低等問題。
  為此,高要市於去年7月在全省縣級市率先啟動了“規划進村”工作,按照“打好基礎、量力而行、適度超前、分步實施”的原則,力爭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行政村規劃編製工作,到2017年逐步實現全市自然村規劃全覆蓋,將農村規劃建設成佈局合理、配套完善、村容整潔、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。
  規划進村的推進,不僅能切實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,更能節約用地,更好地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。
  為了避免“好心辦壞事”,在規划進村實施過程中,高要市結合“為民辦事問民意”活動,充分發動村民參與規劃討論實施的全過程。金渡鎮水邊社區為了制定規劃方案。短短一兩個月時間,村裡召開了大大小小5次會議,向村民代表征求意見,最後定下規劃方案。
  “只有真正尊重村民意願,規劃才不會形同虛設。”馮敏強表示,下一步村莊規劃確定後,會在村口掛出大幅的規劃示意圖,便於村民相互監督,形成執行規劃的自覺性,維護規劃的嚴肅性。
  法律進村??
  提升乾群法律意識
  “以前鄰裡出現矛盾,往往找兄弟或者親戚幫忙,私下了結,甚至靠打架,現在我們知道還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。”高要市金渡鎮水邊社區村民夏敬新告訴筆者,法律進村讓他們受益頗多。
  金渡鎮水邊社區法律宣傳活動是高要啟動“法律進村”活動的一個縮影。該社區支部書記、居委會主任莫根培告訴筆者,為了更好地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,居委會在社區文化廣場佈置了宣傳展板,把法律知識編成小故事,用漫畫形式向村民介紹,“這樣大人小孩都愛看,比直接上課講條文更容易讓村民接受。”
  莫根培說,法律進村不僅讓村民受益,對社區幹部也意義重大。“政府把法律送進村社,不僅可以提高群眾法律意識,而且也提升了社區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。”
  去年以來,高要積極開展“法律進村”活動,組織幹部群眾學習《憲法》、《村民委員會組織法》、《選舉法》等20個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。結合“為民辦事問民意”活動,瞭解農民的法律服務需求,選拔1200多名村幹部、退休教師或創業致富帶頭人兼任法律聯絡員、普法宣講員、普法骨幹。推進“一村(居)一顧問”,解決村(居)和村(居)民的涉法問題。
  科技進村??
  切實推動農民致富
  2013年冬至,氣溫驟降。高要市大興羅非魚專業合作社社長黎來基變得忙碌起來。羅非魚喜熱怕冷,特別需要註意養殖細節。除了照料自己的魚塘,作為科技進村的技術能手,一連幾天,他走村串戶,觀察每個魚塘的情況,同時不厭其煩地為合作社的養殖戶講解魚塘過冬要註意的問題。
  為了讓更多的農戶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,黎來基以珠江水產研究所、廣東海洋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院校為依托,聘請專家為高級技術指導。經他手把手傳授技術的養殖戶達130多戶,目前,合作社養殖總面積3000畝。通過科技進村,高要羅非魚的養殖規模、產量、產值均居肇慶市首位,排在全省前列。
  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,要解決農民的致富問題,就要靠科技。”馮敏強說,高要以“科技進村”活動為載體,深入普及科技知識和農村科技實用技術,就是為了引導農民學科技、用科技,推動農民致富和農村發展。
  鐘國榮說,去年底肇慶市農業學校的教師來首嶺村給村民培訓農業技術知識,一連上了6個晚上的課,吸引了200多名村民參加。
  筆者獲悉,下一步高要將會給每個村派駐一名科技幹部,駐村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李夢瑤 謝輝
  通訊員 何以根 楊龍  (原標題:高要:推進“三進村” 建設新農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s66qsq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